close
我搬家了!請點這裡繼續
(工具邦 技術提供)
我搬家了!請點這裡繼續
http://www.cheers.com.tw/doc/page.jspx?id=40288abc30b0f2190130e00814c01273&number=1

創建了自有品牌後,嚴凱泰很快就面臨一場「有將無兵」的新硬仗:如何大量吸引年輕人才?他也透露了他的職涯哲學:年輕人應該多多「認命」,找到自己的路;但也不能只會「聽命」,畢竟有創新力,才有未來!

文/洪懿妍、陳怡伶
2011年7月 Cheers雜誌

23年前,嚴凱泰從美國回來接棒時,看好的人少之又少。

1990年7月1日,他接任裕隆首席副總經理。上班第一天,桌上躺著30份公文,其中15份是辭呈。

1993年到1995年,裕隆連年虧損,股票還被打入第二類股,壓力排山倒海而來。「那時候,人家叫我『敗家嚴』,」嚴凱泰自嘲。

在外人眼中,嚴凱泰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天之驕子,但事實上,他碰過的挫折不比一般人少,人生也跌過很多次跤。

現在,「敗家嚴」已成為嚴凱泰拿來開自己玩笑的名詞,他在汽車產業上的成就,也已有目共睹。

不過,6月中,從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手上接下榮譽博士學位時,嚴凱泰想到過往,還是眼眶泛紅,哽咽到說不出話來,只好匆匆結束致詞。

嚴凱泰事後解釋,他是想起了已逝的母親吳舜文。除了憶起亡母令他感傷,自有品牌納智捷(Luxgen)推出後獲得好評,成績亮眼,卻無法與母親分享,應該也是讓他百感交集的原因。
 

挑戰   打造自有品牌,擴大市場

納智捷確實是嚴凱泰的驕傲。

它是台灣第一部從第一張設計圖開始,直到成車,全部出自台灣工程師之手的汽車。此外,納智捷搭配的車用電子系統“Think+”,由智慧型手機大廠宏達電的技術團隊一手打造,這又是另一個令台灣人驕傲的自有品牌。也因此,大家對納智捷都寄予厚望。

納智捷終於讓嚴凱泰完成了自有品牌的這項「家族使命」。不過,另一項挑戰才正要開始。接下來嚴凱泰要面對的,不只是汽車市場的競爭,還有人才之戰。

自有品牌的汽車,一年至少要有100萬輛的銷售規模,才成得了氣候。以台灣一年2、30萬輛的胃納,根本沒機會──機會在大陸。

嚴凱泰指出,以前的汽車工業,一直被局限在台灣裡面,但現在,機會是不一樣的。嚴凱泰說:「在對岸,有一個近2,000萬台的數字,這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市場。」
現在,大陸這個市場不但看得到,也吃得到。2010年,裕隆與大陸東風汽車合資的東風裕隆汽車(杭州廠),終於獲得大陸審批通過,納智捷從此可以在中國大陸生產。
 

需求  兵源不足,急尋電子人才

對嚴凱泰及整個團隊來說,現在正要大顯身手。但是,回過頭看,這支部隊的陣容卻還不夠完備。

嚴凱泰的難題在於「有將無兵」。

嚴凱泰身邊,一直有著一群精銳的專業經理人,以中華汽車常務董事林信義、裕隆汽車總經理陳國榮、華創車電總經理劉一震等人為首的經營團隊,個個身經百戰,在汽車產業界具有一席之地。

但是,作戰要有兵。兵源不足,是嚴凱泰現在最頭痛的一件事。

根據裕隆的規劃,未來10年,每年將會推出一款納智捷新車,這還不包括同系列的其他車型。每一款新車,都要有一組設計團隊,現有人力根本不敷使用。於是,專門負責設計納智捷的華創車電,開始大規模招兵買馬。「一次開出需求就是200人,也不排除增加到1,000人,根本是天量,」一位內部員工說。

而且,華創急於尋找的並不是機械人才,而是電子人才。華創總經理劉一震指出,智慧科技車是將來汽車發展的走向,一輛汽車的電子含量,會從現在的20%、30%,提高到50%。因此,電子人才的比重會高過以往。也就是說,華創面對的是一個競爭最激烈的人才市場,劉一震坦言:「要找機械人才不難,但找電子人才就很競爭了。」

為了廣納人才,嚴凱泰也「撩」下去,一有機會,就力陳汽車與電子科技結合的重要性,對學校與企業間的合作,也有很多想法。「可行性最重要,不要好高騖遠。你去研究如何發射衛星,不如研究GPS上的功能來得有用,」嚴凱泰說得急切。

嚴凱泰的心急不是沒有道理。今年之內,第一台掛著納智捷品牌的汽車就會在大陸上市,接下來,將會是一連串的競爭。

戰爭即將開打,這支部隊是否能繼續打出漂亮的仗,人才,就是關鍵。這次接受《Cheers》雜誌專訪,嚴凱泰分享自己成長的心路歷程,也由此出發,談到他對新世代人才的建議跟期望。

你當年那麼年輕就接棒,如何培養自己的能力?

我從小就知道我要面對這樣一個集團,因此,很早就開始培養自己的能力。年輕時,我會去翻雜誌,去認識市面上每一間廠牌的車子、特性,也念了很多管理書,當時比現在還用功(笑)。

回到台灣後,每一場應酬、每一個飯局,我都會參加,那時候忙得不得了,最高紀錄一週有21頓飯局,連早餐我都去。

為什麼?第1,我要認識人;第2,我要學習台灣商業社會是怎麼運行。我剛回來的時候很胖,因為頓頓飯都吃、杯杯酒都喝,“never say no”(從不拒絕)。

我出道很早,23歲就要去拜訪很多人,也是藉由各種這樣的機會去跟社會上的人談事情,去學。

面對這些,壓力大不大?

那時候不怕,不知天高地厚,什麼都敢講,當下也不知道什麼是壓力,不懂。現在知道天有多高了。

可是,當時外界都在看著你?

那怎麼辦呢,我總不能躲起來吧!所以那天領博士學位時就哭了,想到母親、想到當時的壓力。不過,現在壓力要比當年大多了。

能力  跌破頭也要訓練自己成為通才

現在呢?你認為現在的經理人應該如何培養自己?

我認為現在的人才必須愈來愈走向通才,而不是專才。訓練專才不是太難,但訓練通才,是難上加難。一個很棒的工程師,你叫他到管理線上去,搞不好就死在沙灘上,因為不會做管理。

因此,經理人最重要的是讓自己做到通才。學過機械外,還要做各種訓練,使自己成長茁壯,這非常重要,這是全世界企業都缺的人。

怎麼讓你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十八般武藝樣樣都會,基本上這個很難,但要做到「總」字輩或副總,在經理級的時候,就要開始培養這種能力。

有方法嗎?

有啊,就跌破頭啊!像我們陳總(陳國榮),是試車手出身,但他很努力,書房有上千本書,他一天到晚都在看書。有一次我們喝酒回來,他還在車上看書。智慧型手機出來,他就堅持要換,要用用看。他一直都在學習。

還有,做一個專業經理人,不能剛愎自負。我常講,專業經理人剛愎自負,自我意識過高,是全世界最可悲的。因為他們會有一個現象,認為「我比你強,所以我不要問你問題」。我常跟經理人講:「面子無法養小孩,只有裡子才能養小孩。」雖然這句話很俗氣,但是很實用。

職涯  嘗試3件事後,選定1件拼命做

如果是一般的工作者,或是剛出校園的年輕人,你會給他們什麼建議?

現在的年輕人選擇比以前多很多,但還是要設定目標。你可以去做些嘗試,但試了兩、三件事後,就要選定一件來做,千萬不要不停地試,不要老是覺得「這個工作配不上我」。

我有一些朋友在台灣、美國,都從非常好的學校畢業,你覺得他們未來應該是會成大器的人。可是後來,他們走進社會,眼睛長在頭頂上,3年換了5個工作,覺得「都是工作對不起我、朋友對不起我、家人對不起我」。

我以前也會這樣,怨天尤人,「幹嘛給我這個事業?老爸老媽幹嘛給我這麼多事?」但後來轉念一想,別人還沒有這個機會呢!我告訴自己不要怨天尤人,就是一念之間。

「認命」有時候也很重要,我講的這個命,不是宿命論的那種,而是當你尋找到對的方向,就不要後悔,安分地做下去。當你不停地試,怨天尤人,其實是自己對不起自己。等你30幾歲、40幾歲的時候還一事無成,那種壓力就來了。

像我那些朋友,他們的人生大概算是結束了,什麼都不是。

你覺得現在年輕人缺乏什麼能力?

我比較重視自主情緒管理的能力。

中國人有一句話叫「忠言逆耳」,我覺得這句話是大錯。忠言為何要逆耳?忠言為何不能順耳?現在是個推銷的年代,你要推銷一個idea(構想)給主管,卻逆耳,這是很糟的。應該是順耳,用說服的方式,讓主管很容易聽進去。

我碰過很多人來跟我嗆,特別對你衝,表示他是忠臣。我想說神經病,可以easy(輕鬆)講的事情,沒有必要這樣。所以情緒管理很重要,不要兇巴巴的去跟同事溝通,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必用嗆聲的。

教育  大學不是每個人的路

你有理想中的人才嗎?

有啊,除了情緒管理能力外,還要有想像力、要有創新,我最怕“follower”(只會聽命行事的人)。

這樣的人好找嗎?

很難,人才永遠都在競爭。現在裕隆滿缺人的,因為除了台灣,還有中國大陸,我們要網羅很多人才。

企業求才若渴,可是失業率還是居高不下,為什麼會有這種落差?

這個要從教育講起。現在所有的技職學校統統變成大學了,我們國家的技職教育變少了。我今天中午才剛跟嚴長壽先生吃飯,他說有位航空公司的負責人跟他說,他們需要黑手來修理機器,但現在都沒人了,因為他們都跑去念大學了。家長都想子女出人頭地,所以都要小孩去念大學。

可是,難道我們不需要黑手了嗎?黑手就沒有好的工作嗎?我們公司黑手棒得不得了,大家修車就是要找這個老兄,跟我的交情也很好,這就是社會的骨幹力量。

大學不是每個人的路,要看特質。現在,我們還能透過建教合作找到人才,但如果再繼續「教育大學化」,就很難說了。

嚴凱泰的20、30、40

20歲:臥薪嘗膽,等待時機
‧1988年,23歲。被母親吳舜文從美國召回台灣,準備接掌集團。
‧1990年,25歲。正式接管裕隆集團,擔任副總經理。
‧1993~1995年,28~30歲。裕隆虧損,股票被打入第二類股。

30歲:積蓄能量,急起直追
‧1995年,30歲。大刀闊斧改造裕隆集團,首開先例將廠辦合一,設於苗栗三義。
‧1996年,31歲。推出大受好評的“Cefiro”,裕隆集團從此逆轉勝,轉虧為盈,開始品嘗勝利。
‧1997年,32歲。裕隆股價創歷史新高。
‧2001年,36歲。布局大陸,負責「風神汽車」產銷,為集團轉投資的主要獲利來源。
‧2003年,38歲。切割裕隆集團,為自有品牌之路布局。

40歲:水到渠成,自主品牌圓夢
‧2005年,40歲。成立華創車電技術中心,著手研發台灣自主品牌汽車。
‧2009年,44歲。推出自有品牌汽車「納智捷」(Luxgen),距離當年吳舜文於1986年打造的「飛羚101」,相差23年。
‧2010年,45歲。納智捷登陸生產。
‧2011年,46歲。積極投入產學合作,並請亞都麗緻飯店董事長嚴長壽為聖約翰科技大學(吳舜文創辦)建言,替集團人才策略布局。

網路獨家:粉絲提問時間

李秀莉:請問當老闆已發現,新主管不適任,會做什麼樣的決定,防止新主管旗下其它員工流失呢?

答:我要的人就是能跟得上時代、跟得上社會需求,能夠打仗的人。我希望主管帶領旗下員工要「以心帶腦」,再「以腦帶人」。對於主管,我會設定目標、看結果,結果不好,給你機會,再不好,就走路。有時候挫折也是一種學習,我可以接受出小錯,但可不能犯大錯,公司有一定的制度和規範,若是公司內有經理人出了大錯,影響到公司利益,那就很抱歉,我會給他留餘地,但是我會請他離開。

Daniel Da:對於「人力資源」過剩,老闆還是找不到員工,何解?謝謝

答:企業要用的人是「適才適用」,能為公司創造貢獻與績效的人,然而就目前台灣教育與企業需求來說,可能有段落差,這或許得從台灣教改說起,學校為了招生廣設科系的入水口,與企業需求職場的出水口不太一樣。像是我們國家的技職教育少了,難道我們不需要黑手了嗎?這是社會的骨幹力量。現在工程師不缺,反而黑手缺。台灣的父母親普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,希望孩子考上大學不管科系,但大學或者學院不是適合每個人。

Sherwin Chen:黎明出現之前,該如何熬過黑夜?想請教嚴先生如何度過低潮期,又是如何鼓勵夥伴一起挺過那段時間呢?

答:每個人都會遇到低潮,面對低潮要懂得沉潛,準備好等待浪來時,順勢而上。對我來說,自主品牌是一條不歸路,過程中的低潮一定是有的,還記得2008年我人生中最低潮的時候,當時在新加坡看到滿天星星,真希望幽浮出現,把自己接走。面對低潮時人總會想逃離現實,我也會掉眼淚,也會發脾氣,但發洩之後還是要勇敢面對,想辦法找方法。如果是人不對就找人,事不對做事,方法不對,跟朋友談,開會找方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riel Hsu 的頭像
    Ariel Hsu

    Ariel Hsu的祕密花園

    Ariel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